目录

近代科学奠基者的信仰

张义南

基督教是阻碍科学的发展还是促进科学的发展?英国著名哲学家罗素一派持前一种观点。然而,当代许多专业研究科学发展史的学者李约瑟等认为,在16、17世纪,人类的自然科学得到转折性、飞跃性的进步,地点则都发生在被称为基督教文化的欧洲,而同时期的佛教、印度教、儒教和伊斯兰教诸文明的国家却无动于衷。因此,宗教改革以后的基督教是孕育科学发展的温床。

当我们考察近代为人类作出杰出贡献的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时,可以发现,他们绝大多数是虔诚的基督徒,他们的名字如璀璨的明星,照耀科学的天空,彪炳科学史册。他们以荣神益人为动力,在科学领域开疆拓土,把取得的科技硕果作为祭礼侍奉上帝。他们的虔诚信仰造就了谦虚质朴和博爱的品德。上帝的圣智妙爱,恩光慈惠消弥了他们功利主义的卑俗。当然,人类固有的罪性有时也显露在他们的人事纠纷中,然而,基督教的忏悔意识,恩典意识不时纠正他们的失误。对于今天的中国知识分子而言,考察一番他们的日记、书信、专著,参加教会活动的情况,还原他们虔诚信仰上帝的本来形像,可以扫除以前笼罩在我们心头的迷雾。

 

一、哥白尼(1473-1543),虔诚的天主教神甫、兼天文学家。在中国知识分子中提起哥白尼,无人不知他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的不朽名著《天体运行论》在人类科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较少人知道他的天文学研究是在教会工作的业余时间里完成的。

哥白尼从24岁开始担任教会神甫直到逝世。他10岁丧父,他的舅父成为监护人并负责照顾他的生活。哥白尼的舅父是波兰北部埃尔梅兰的天主教主教,主教的教堂座落在弗伦堡城。哥白尼对天文学怀着很大兴趣,他在教堂箭楼上安置一个小天文台,在繁忙的教会工作之余进行天文观测。40岁时,他撰写了关于日心说的手稿,送给朋友们传阅。一位红衣主教和另一位主教,敦促哥白尼尽快出版《天体运行论》,但是,哥白尼迟迟不能下决心,直到弥留之际,才交付出版问世。哥白尼的日心说给人们的宇宙观带来了一次革命,开创了天文学的新起点!

教会为哥白尼提供了追求广泛知识的条件,哥白尼信仰虔敬,曾一度担任代理主教的圣职。

二、伽利略(1564-1642),出生于意大利比萨城。他在科学上为人类做过巨大贡献,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

在力学领域,伽利略进行过著名的比萨斜塔重物下落试验,推翻了亚里斯多德关于不同重量的物体下落速度不同的论点,还发现了惯性定律。

在天文学领域,他利用自己新研制的天文望远镜进行天文观测,花了6年时间撰写《关于两种主要世界体系的对话》,宣布哥白尼地动说是完全正确的。伽利略首次通过实验来检验理论推导正确与否,由此,奠定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础。

在宗教信仰上,伽利略是虔诚的天主教徒和修士,他相信《圣经》来自上帝的启示,上帝创造了自然界,《圣经》与科学不能互相冲突,宗教信仰与科学信念之间并无什么矛盾之处。

罗马天主教教皇对伽利略既有过表彰,也有过拘禁审讯。

1611年4月,教皇保罗五世褒奖伽利略制造了天文望远镜,亲自召见伽利略。耶稣会的神甫在罗马学院召开欢迎会,赞扬伽利略为"罗马学院的星星使者"。

1633年6月,性情暴躁的教皇乌尔班八世有感于基督新教教义的影响日隆,决心维护旧教天主教的纯洁性,压制伽利略《对话》的观点。异端裁判法庭审问了伽利略,但是,伽利略始终认为自己正确,他说:"我难道不能算教会的骄子吗?我难道不是敬拜全能的上帝和他的独生子耶稣吗?要我悔改什么?难道我将真理隐藏起来亵渎上帝,替教会丢脸吗?"作为天主教徒,他又承认宗教会议,圣传和教义的权威性。伽利略在法庭上宣布:"我宣誓,我过去、现在和将来都相信依靠神的帮助,神圣天主教及使徒建立的正统教会所教导和传授的一切。"伽利略认为,对于真正入门的学者而言,天文学的真理蕴含于《圣经》之中,不能只从表面的似乎浅显的意义上去理解,应发现隐藏于纷纭万象中更为深邃的意义。

伽利略在信仰与科学的关系方面坚持了正确的立场,认为哥白尼的学说符合《圣经》,而教皇是出于维持教廷权威迫害伽利略,他们把托勒密希腊天文学的地心说当作教义,不合《圣经》。这一事件是基督教内部旧教和新教的一场冲突,不能简单、笼统地认为宗教迫害科学,伽利略的动机是为教会争光。实质上,教皇并非为了维护《圣经》或正确理解《圣经》,而是利用基督教组织的政治权力压制基督徒科学家。

年轻学者维维亚尼陪伴过晚年的伽利略,他这样报道了伽利略的逝世:"带着哲学家和基督徒的坚定性,他将自己的灵魂奉献给创世主,就像他所相信的那样,把灵魂送到一个更近、更利于观察的地方去享受并观察那永恒不变的奇迹。"

三、开普勒(1571-1630),出生于德国符腾堡新教路德会信徒的家庭,开普勒自始至终都属于基督教路德宗的信徒。22岁以前,他一直喜欢神学,每天领悟上帝的旨意,准备当牧师。1594年,他为生计才勉强放弃做牧师的理想,中断了杜宾根大学的神学课程,前往奥地利格拉茨的一所学校讲授数学。后来,他出版了《宇宙的神秘》一书,他向杜宾根大学教授马埃斯特林解释说:"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烦躁不安,想成为一个神学家,然而现在看看怎样通过我的努力,使上帝在天文学中得到赞美。"

开普勒研究天文学,祈祷给了他信心和力量,他在日记中写道:"几乎整个夏季都消磨于这项苦闷的工作中,最后在一个十分无关紧要的场合,我更接近了真理。我相信上帝过问了,因此,我偶然得到了我自己的努力无法得到的东西。我更相信这一点,因为我曾不断祈求上帝,如果哥白尼说的是真的,那就让我成功吧。"

开普勒在1598年致朋友的信中说,天文学家作为上帝传达自然之书的牧师,不仅应当把自己智慧的荣誉牢记心头,而且还必须将高于世间一切的上帝之荣耀铭刻在心。

开普勒所著《宇宙的奥秘》受到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赏识,第谷邀请开普勒到布拉格近郊的贝纳泰天文台当他的助手,开普勒修正了第谷和哥白尼关于行星以正圆轨道绕太阳旋转的错误。1609年,他发表著作《新天文学》,精确地描述了行星以椭圆轨道运行的情况,指出行星公转周期的平方等于轨道半长轴的立方,发现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为后来的牛顿研究万有引力奠定了基础。

开普勒在他的《新天文学》一书中,表达了他理解《圣经》的体会:"《圣经》用一种具有人性的方式与人类讲述一些普通的事情,以便为人类所理解,引用的东西都是广为人们所熟知的,从而使人们能够由此及彼,贴切地理解其他更为崇高和神圣的事物。"

四、培根(1561-1626),中国知识分子提起培根,更多地记起他的那句名言:"知识就是力量。"然而,许多人不知道培根的另一些名言。

"世界上任何时代的宗教和律法,都没有像《圣经》那样高举过公共利益。"

人类为了走向天国,人们必须"离开人类理性的小舟,登上教会的大船"。在培根看来,理性和知识能给人力量,但是知识更新不能使人进入上帝的天堂而获永生。

培根生于英国伦敦,他12岁时进剑桥三一学院学习,从21岁起,先后担任过律师、国会下议院议员、内阁掌玺大臣、大法官,被国王封为子爵。

培根犯过受贿罪,被赶出官场判刑坐牢,但他的著作为他赢得了声誉。培根在他的著作中流露出原罪意识:"我们承继了始祖的罪孽……我们的始祖奢望与上帝一样,而其子孙则甚至奢望超过上帝。我们统管和凌驾于大自然之上,就想要使万事万物皆以我们愚昧的意志为转移,而不是最大限度地符合上帝的圣智。"

培根虽然对科学本身几乎没有作出任何贡献,但却对科学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被认为是近代科学的始祖,他的哲学名著《伟大的复兴》,包括《新工具》、《自然史和实验史概论》和《科学推进论》等。培根呼吁科学家以《圣经》为研究科学的指导,抛弃唯理论的偏见,他提出"赶走亚里斯多德,迎回《圣经》"的口号。他恳求人们"谦卑地、崇敬地致力于展现上帝创世活动的画卷。"培根认为,上帝预先注定了地理大发现与新科学的发端相巧合,这与《圣经·旧约》记载的先知但以理的预言完全一致:"必有多人来往奔跑,知识就必增长。"(但12:4

中国某些学者称培根为"英国唯物主义和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但请看看培根在《自然历史》一书的前言充满激情的祷告:"上帝啊──宇宙的创始者、保护者和更新者,请用你那对人类的仁爱和怜悯,通过你那唯一圣子,即与我们同在的上帝,保护那向着你的荣耀而上升和为着人的幸福而下降的事业吧。"

培根担心,科学如果脱离博爱而发展,就会导致一种新的傲慢和堕落,因为《圣经》上说:"知识是叫人自高自大,惟有爱心能造就人。"培根认为,新的科学意味着我们重新获得在第二次堕落中失去的对自然的支配权;意味着要清除悟性中的一切高傲和谬误,谦恭地接受上帝创造的自然所给定的一切东西,人类的王国与上帝的王国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培根强调科学与道德的关系,避免科学为纯粹的功利主义服务。

五、笛卡尔(1596-1650),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和哲学家。他出生于图赖讷省拉梅村一个穿袍贵族家庭,他20岁时获普瓦捷大学法律学士学位,后来在荷兰定居21年。他创立了解析几何学。用坐标系来描述空间的点和坐标值的相互对应。笛卡尔认为:"数学真理,如同其他一切受造之物一样,也都是由上帝所确立,并依赖于上帝。"

笛卡尔的主要著作有《谈方法》、《形而上学的深思》、《哲学原理》。笛卡尔曾受教于法国拉夫赖士的耶稣会学校,学习经院哲学和数学。但他主张抛弃经院哲学的偏见,提出了有名的"我思故我在"的观点,成为欧洲唯理论哲学的始祖。他片面地强调人的理性,我的思维存在,由此推论,凡我们所能认识的一切事物都是真的。这种观念受到了基督徒科学家帕斯卡,波义耳和牛顿的批评。

笛卡尔坚信上帝的存在。笛卡尔在《形而上学的深思》中写道:"当我专心地想到上帝,完全向着上帝的时候,我发现并没有任何产生错误或虚妄的原因;可是片刻之后,回想到我自己的时候,经验就告诉我,我仍然会犯无数的错误。"他还说过:"如果世界上有某些物体或某些心智或其他的本性并不是完全完满的,那它们的存在一定要依赖上帝的力量;如果没有上帝,它们就一刻也不能维持下去。"

六、帕斯卡(1623-1662),法国十七世纪数学家、物理学家,虔诚的基督徒。他自幼就表现出过人的才华,16岁写成《圆锥曲线论》。研究了代数中二项式展开的系数规律,对概率论和摆线的研究也卓有贡献,他19岁起发明加法计算器。在物理方面,他提出了密闭流体能传递压强的帕斯卡定律。为了纪念帕斯卡,压强的国际制单位就以他的名字命名。

帕斯卡从24岁起放弃科学研究,把自己完全奉献给上帝,领悟耶稣基督的真理。他的主要著作《思想录》和《外省通信》,被看作是神学经典和法国古典主义散文的奠基之作。

帕斯卡的科学方法带有基督教信仰的深刻印记,他对唯理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对于上帝启示,人们必须接受(或拒绝),而不能仅仅因其不符合理性便予以怀疑。上帝的无限性是超越理性的,那种主张借助于科学的原理就能解释万物的观点,是极为狂妄自傲的臆断。

通过帕斯卡的《思想录》,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基督圣徒的心声:

"没有耶稣基督,世界是无法生存的,因为那必然要么就是世界毁灭,要么就是世界活像一座地狱。"

"认识上帝而不认识自己的可悲,便形成骄傲;认识自己的可悲而不认识上帝,便形成绝望。"

七、波义耳(1627-1691),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他用实验阐明气压升降的原理,发现一定质量的气体在温度不变的时候,压力和体积成反比,这就是中学所学的波义耳-马略特定律。波义耳初次引入化学分析的名称,将元素定义为未能分解的物质,开始了分析化学的研究。

波义耳是虔诚的基督徒,他在科学和神学方面都卓有建树,对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有精辟的见解。波义耳认为,科学是宗教的一个卓越的学校,科学院是一项宗教任务,是“对上帝展现在宇宙中的令人叹为观止的作品的揭示”,实验的、经验的科学是宗教的盟友,甚至受宗教的指导,尽管它们两者之间在方法论上存有区别。

波义耳相信,上帝创世时除他以外不存在任何实体,没有任何受造之物需他承担义务或者能够束缚他。如果上帝中断对宇宙的维持,宇宙就会土崩瓦解,神性力量的持续参与是必须的,因为规律并不是真正的力量,而只是规则性的一个表现方式而已。这就批判了仅仅把上帝作为宇宙运动的最初动力,从此就不需要上帝的错误观念。

波义耳在他的《基督教巨匠》一书里,讨论了科学与宗教并行不悖的论题。他指出,科学与宗教都承认我们的智慧有限,只有借助于上帝创造自然的模式和启示,我们才能形成正确的观念。

八、牛顿(1642-1727),典型的基督徒科学家。他以研究自然的奥秘作为向上帝的献礼,并向世人证明上帝创造宇宙是何等奇妙和伟大。

牛顿生于伽利略逝世那一天,18岁时进剑桥大学学习,他在天文、物理、数学,神学等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被誉为科学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牛顿发现了普通白光由七色光组成,创造了数学上的微积分,出版了近代科学奠基性巨著《自然科学的数学原理》,提出力学三定律和万有定律,牛顿实现了以伽利略为先导的数学与实验手段的结合。牛顿虽然在科学上作出了无与伦比的贡献,但他毕生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不能包容一切经验,所以,他始终虔诚地信仰圣经中的预言,牛顿在晚年专心致志地寻求用天文学证实《圣经》所述历史的方法。

据统计,牛顿的著作有84%是生前未曾出版的神学作品,有16%才是科学著作。牛顿随着科学成就的增多,名气的增大,对上帝的信仰也更加虔诚,对《圣经》的研究日益深入。牛顿指出:"我们看上帝的圣经是最崇高的哲学,我从《圣经》中所找到的真理事实多过任何属世的史书。"

牛顿信仰的上帝,是《圣经》启示和记载的上帝,他说:"据我研究的结果,《圣经》记载之信而有证,实在远非世俗的历史所能比拟的。"牛顿认真研究《圣经》中先知们的预言,为但以理、以赛亚所用的神秘词语寻找普通的涵义。

有人以为牛顿研究科学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才转向上帝;也有人以为,牛顿后半生若不研究神学,就会在科学上取得更大成就。事实上,没有任何科学家像牛顿取得这么大的成就,也没有任何科学家在《圣经》研究方面花这么大的功夫。我们只能说,牛顿是上帝拣选的科学先知,他所取得的成就是上帝的恩赐。牛顿若没有基督徒信仰的热情和动力就不是牛顿。

九、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杰出的数学家、哲学家,出生于莱比锡。他在信仰上忠实于基督教路德会,与天主教神甫们也来往密切,他想推进天主教与新教的重新合一,这也上他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之一。

莱布尼兹在科学方面与牛顿几乎同时发明微积分,现在高等数学所采用的微积分符号还是莱布尼兹创造的,他认为:"数学全然不是别的,而是上帝的杰作。"莱布尼兹相信,上帝是最高的创造者,他赋予这个世界以一定的规律,因而社会生活也有自己的准则,这个准则就是自然法。上帝是绝对完满的完满性不是别的,就是严格意义下的最高量的积极实在性,他排除有限制的事物所具有的限度或限制。1867年,德国著名数学家库麦尔是这样评价莱布尼兹的:"他一向把他的渊博知识,他的认识和研究工作同上帝联系在一起;对他来说,对上帝的认识,就是他工作的最高目标。"

莱布尼兹于1710年出版《神正论》,以见证神的正义。他在《单子论》中系统地表述了他的信仰,他写道:“上帝不仅是存在的源泉,而且是本质的源泉,是实在事物的源泉,也同样是处在可能性中的实在事物的源泉。这是因为上帝的智慧乃是永恒真理的所在地,或永恒真理所依赖的理念的所在地。因为如果没有上帝,就没有任何处在各种可能性中的实在的东西,不仅没有任何实在的东西,而且没有任何可能的东西。”

十、林耐(1707-1778),世界著名植物学家,出生于瑞典基督教牧师家庭。他青年时想为福音事业奉献一生,做一名神职人员。林耐的住所里有花园,因而引起他对植物的爱好,他说:"夏天坐在那里听布谷鸟和其他鸟类的鸣声,昆虫的啾唧声,观看光彩夺目的艳丽花朵,人们为上帝的无比智慧而陶醉,惊叹不已。"在20岁那年,他独自到瑞典北部拉普兰地区进行考察,旅行2800公里,收集了100多种新植物,写成了《拉普兰植物志》。

林耐研究植物与他对上帝的信仰密切相关,他常用的格言是:"现在我们能点数的物种,与上帝创世之初一样多。"林耐在1753年出版的《植物种志》中,对5938种植物进行了分类和命名,创立了简便的拉丁文“双名制”命名法,把植物分做纲、目、属、种,使生物界开始变得有规律可循。

林耐激发起一次空前的世界范围内搜集标本的活动,分在一生的最后30年中,招募、组织并派遣学生前往世界各地寻找标本。

林耐将找到的"物种"线索,作为上帝智慧创造的荣耀见证,面对自然系统的复杂性,他深信,任何人都不可能完全掌握造物主的规划。林耐说过,我天生不是诗人,上帝赐给我的才能是做植物学家,现在谨奉献出所结的小小果实。

十一、道尔顿(1766-1844),英国化学家、物理学家,基督教贵格宗信徒,出生于英国湖泊区坎伯兰织布工人家庭。道尔顿12岁时就在村子里负责贵格宗教会学校的事务。他出身寒门,自学成才。他在曼彻斯特开办新学院时,担任过数学和自然哲学教授。

道尔顿因出版《化学原理的新体系》而获皇家勋章,被选为伦敦皇家学会会员。但是,道尔顿不忘记自己的平民出身,积极投身建立英国科学促进会,把科学传播给人民大众。

道尔顿在科学上主要贡献是创立了原子论,使化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他当时使用的术语与现在略有不同,却已清楚地表达了原子、分子、元素及化学结构等概念。

道尔顿在信仰上属于正统的牛顿派学者,是虔敬的基督徒,他相信上帝掌管自然法则,使不可见的基本粒子成为可变的或可以毁灭的。

十二、法拉第(1791-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基督教会长老。法拉第以发现电磁感应定律而闻名于世,被誉为电学之父。爱因斯坦在书房里挂着法拉第的画像,以表达他的崇敬之情。

法拉第出生在伦敦城郊一个穷铁匠的家庭,父母是追求敬虔与属灵生命的小教会成员。法拉第只上过两年学,他自习文化,做过卖报童,书籍装订工,他20岁时听化学家戴维的课并担任他的助手。后来他一直致力于个人发明。

法拉第于1821年发现磁生电,于1837年发现电磁感应定律。后来又引入电力线和磁力线的概念,奠定了电磁学的实验基础。

法拉第是虔诚的基督徒,他按时参加礼拜日聚会,担任基督教会的长老圣职。他相信上帝创世的统一性和连贯性,使他引入电场和磁场的概念。为了使社会大众认识上帝智慧的创造,他公开示范在电学上的发现。

法拉第坚信《圣经》的真理,他的名言是:"圣经说什么,我们便说什么,圣经没有说的,我们也不应说。"以致被人文主义学者看作是基督教基要主义信徒。法拉第在晚年更是勤读《圣经》,尤其喜欢读《圣经·约伯记》,他使用过的《圣经》留下许多细心读过的记号。

十三、孟德尔(1822-1884),奥地利遗传学家,遗传学的奠基人。天主教会的神甫。孟德尔生于奥地利帝国境内的赫兹杜尔夫城。他年轻时曾大病三次,感到前途渺茫。在1843年进布尔诺天主教修道院做修道士,学习了4年神学课程。孟德尔于1847年担任教会神甫圣职。后来,他去维也纳大学学习自然科学,还参加了维也纳植物学会。1865年,孟德尔发表《植物杂交试验》的论文,提出遗传单位(基因)的概念,并阐明其遗传规律,但是,这个发现在当时未受到科学界重视,直到1900年才由荷兰、德国、奥地利的植物学家分别予以证实。他们一致认定孟德尔是遗传规律的发现者。

1868年,孟德尔被任命为天主教隐修院院长,专门从事教会的神学教育工作。

十四、爱迪生(1847-1931),世界上最杰出的发明家。他出生于美国俄亥俄州的迈兰城。他一生的发明有1000多种。著名的有白炽灯、自动发报机、油印机、碱性蓄电池等,他在照相机和电影机的发明上也贡献卓著。爱迪生在新泽西州米努巴克创建了实验室。在美国建成了电力站和电力网,获得了"发明大王"的美名。

爱迪生认为,向上帝祈祷是人生力量的源头,每当他遇到难题,就在实验室里祷告,祈求上帝的帮助。爱迪生的实验室里放着《圣经》,他说:"我深信有一位全知全能,充满万有,至高至尊的上帝。"他还谈到学习《圣经》的体会:"圣经的宝训,乃是人类行为最高的水平,也是人生道路不可片刻离开的指南。"

十六、威尔伯·莱特(1867-1912),十七、奥维尔·莱特(1871-1948),莱特兄弟于1903年12月制造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有动力装置的飞机。兄弟三人各试飞两次,最长的一次飞行59秒,距离是200米。莱特兄弟飞行成功后,对飞机不断改进。1908年,莱特兄弟制造的飞机可以飞行两个小时,他们在巴黎等地进行飞行表演,震动了欧洲各国,莱特兄弟把人类多年的飞行梦想变成了现实,成为航空史上的先驱者。

莱特兄弟是虔诚的基督徒,礼拜天坚持去教会敬拜耶稣基督。有一次,西班牙国王邀请他们在星期日驾驶飞机,被他们毫不迟疑地拒绝了,因为莱特兄弟要在星期日做礼拜。

十八、普朗克(1858-1947),德国杰出的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普朗克出身于德国贵族家庭,曾就读于柏林大学和慕尼黑大学。他21岁时获物理博士学位。1888年,普朗克担任柏林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负责人。1900年,他为克服经典物理学对黑体辐射现象解释上的困难,提出了震惊科学世界的"量子假说"。后来被科学家用于解释各种物理现象,验证了量子论的正确性。量子论成为20世纪物理学中最重大的事件之一。普朗克为开创物理学革命性发展的新纪元做出了巨大贡献。

普朗克信仰上帝,他从1920年起直到逝世为止,一直担任基督教会的执事圣职。他相信上帝是无所不在的,自然规律由上帝支配。

普朗克一再强调科学与宗教并非对立的关系,而是相互补充的。他在《宗教与自然科学》这篇代表作的末尾呼吁科学家:"朝上帝走去!"

普朗克说过:"人需要自然科学是为了认识世界,而人需要宗教信仰则是为了行动。"

十九、爱因斯坦(1879-1955),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他是继牛顿之后,在科学领域里又耸立起的一座高峰。

爱因斯坦出生于德国乌尔姆镇犹太家庭,少年时代并未显示出过人的聪明,他属于那种大智若愚的天才人物。他的名字与相对论密不可分。1905年,他提出狭义相对论,10年之后又提出广义相对论,从而引起物理学界一场深刻的变革,激发起许多科普作家美丽的幻想。

爱因斯坦胸怀博大,思想深邃,生前发表了许多关于宗教与科学的文章和谈话。其中蕴含了丰富多彩的内容,在不同时期和背景下又不断发展变化。如何准确理解他的宗教情怀和信仰的确不是容易的事。

爱因斯坦相信有一位上帝,在发明科学理论时,他力图讲求简单与和谐之美,猜测上帝建造宇宙的总方针和设计蓝图。爱因斯坦提出这样的问题:"上帝在创造宇宙过程中有多少种选择?"他说:"相信世界上是有秩序的和可以认识的这一信念,是一切科学工作的基础,这种信念是建筑在宗教感情上的。"

爱因斯坦不相信科学万能,他指出:"人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要知道这个问题的答案,就意味着要有宗教信仰。"在论述宗教与科学的关系方面,他反对费尔巴哈、罗素一派学者的观点,并留下一句名言:"没有宗教的科学是残废,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瞎子。"

爱因斯坦的后半生在美国度过,并取得美国国籍。在他执教的普林斯敦大学数学馆前的大理石上,镌刻着他的名言:"上帝深奥难明,但他决无恶意。"

 

以上所列19位科学家都是近代和现代科学的开山鼻祖。美国学者麦克·哈特从2万个世界历史名人中挑选100位,认为他们对人类历史进程影响最大。他编写了《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一书,其中就有牛顿、爱因斯坦、巴斯德、伽利略、哥白尼、法拉第、莱特兄弟、爱迪生、普朗克、孟德尔、笛卡尔、培根、道尔顿、开普勒。

另外,还有一批著名的科学泰斗是基督徒,笔者仅提供他们的名单,不再详述他们信仰生活的细节。这些科学家是:电磁学奠基人麦克斯韦,无线电发明家马克尼,X射线发明者伦琴,发现欧姆定律的德国科学家欧姆,发现电动势的意大利物理学家伏特,发现安培定律的法国科学家安培,发现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的英国科学家焦耳,俄国生理学家巴甫洛夫,英国原子核物理学家、1908年度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卢瑟福,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27年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康普顿等等。

曾有历史学家考察世界上近三个世纪最著名的300位科学家的信仰情况,其中有38位无从知道是否信神,有20位不信神,而信神者有240位,占92%。在这个信神者行列里,除少数信仰犹太教的以外,90%以上的是基督徒。

《诺贝尔奖获奖奥秘》一书的作者乍克曼统计,美国获得诺贝尔科学奖的286位科学家中,有73%的人是基督教徒,19%的人是犹太教徒。

可以预期,未来科学方面世界性的重大突破仍然会由基督徒来完成,因为《圣经》上说:"敬畏耶和华是智慧的开端,认识至圣者便是聪明。"(箴9:10

"永在的上帝耶和华,创造地极的主,并不疲乏,也不困倦,他的智慧无法测度。"(赛40:28

"你求告我,我就应允你,并将你所不知道,又大又难的事指示你。"(耶33:3

"诸天述说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这日到那日发出言语,这夜到那夜传出知识。"(诗19:1

 

本文主要参考书目:

《宗教与现代科学的兴起》,四川人民出版社,1991年2月版

《科学与宗教》,四川人民出版社,1993年5月版

《发现者》,上海译文出版社,1992年1月版

《科学·艺术·哲学断想》,三联书店,1985年11月版

《简明科学技术史话》,中国青年出版社,1981年7月版

《人类百位名人排座次》,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1月版

《前车可鉴·西方思想文化的兴衰》,宣道出版社,1983年4月版

《认识真神》,C.C.L. HONG KONG

《世界名人的宗教观》,C.C.L. HONG KONG

《西方哲学原著选读》,商务印书馆,1981年6月版

 

 

(本文原刊载于《天风》杂志。)

 

回目录